作者:初国卿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知名鹤,其中名气较大的有五个:辽阳鹤、黄鹤、扬州鹤、华亭鹤、王乔鹤。五鹤之中最有名的则是“辽阳鹤”。在唐诗、宋词、元曲中写到“辽阳鹤”的次数最多,而且叫法不同……
梁戈峰
笔者隐约觉得在清代有一个奇怪的链条:“皇帝宠臣——内务府——辽阳人”,从而得出:“清内务府辽阳人”的文章命题。要说清内务府辽阳人,如前所述,最典型的应该是曹寅,这在历史领域、文学领域和红学研究领域里都是公认的。
梁戈峰
2009年10月8日,国庆节已经过了一周,北京城依然充满着节日喜气儿。我和老伴儿乘公交车来到崇文区广渠门内,按照“东花市斜街52号”的地址,寻找袁崇焕墓。
梁戈峰
今年4月初,我接到庄志学先生的电话:他得到一本新出版的《千山诗集校注》,附有《千山剩人和尚语录》(以下简称《千山语录》),考虑我研究过千山剩人,特意电告我。《千山诗集》我已有复印本,而《千山语录》,我从未见过。一个电话,使我燥动起来,我求知若渴,四次通电,两赴庄先生书斋,求借到手。字海寻珠,几天痴读,获益匪浅,一篇短文也在腹中孕育成型。由于我二年前曾著文《千山剩人禅师》,故此文称为《〈千山剩人禅师〉补记》
梁戈峰
辽阳先贤、史学大家金毓黻老曾经说过:“食祖先之赐,惟史不可忘也”。笔者身为辽阳后生从众多繁杂的史料中,了解到清朝初期辽阳首建府、县的不寻常史实,更深感责任重大,就此努力探求,弄清这段历史事实。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梁戈峰
鳌拜——就是清初被少年皇帝康熙用计擒拿的鳌拜,他和我们辽阳能扯上吗?乍看起来,题目似乎有点玄,匪夷所思。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很多按常理不应该发生的事,她竟然发生了。鳌拜真的和我们辽阳有关系,而且还有大关系呢!
近年来,出于桑梓之情,我开始对辽阳历史发生了兴趣。与其闲赋机关,不如学点辽阳历史,退休后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于是孜孜以求地学习、研究辽阳历史,几乎成了我的生活全部。学习、研究辽阳历史就要读史,读史就会有所得,本文就是我读史所得之一。
前不久,省历史学会会长、原辽宁大学副校长、历史学教授顾奎相在媒体撰文指出:“辽阳历史就是辽宁乃至东北历史的主轴或缩影,弄不懂辽阳历史就难搞明白辽宁史。”
梁戈峰
公元1652年夏季的一天,辽阳城南的千山,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秀丽动人。一位中年僧人,他遥望南天,口吟诗句:“一到千山便不同,山翁只合住山中”。此僧便是清顺治四年“《再变记》案”的受害人、岭南著名诗僧——千山剩人禅师。他被流放盛京整整四个春秋,刚刚放宽限制,允许外出。就如同出笼之鸟一样,带领徒弟们飞奔辽阳,登上梦寐以求的千山之巅。
顺治十六年(1659年),千山剩人禅师圆寂,塔于千山璎珞峰西麓下。千山剩人禅师流放辽东十二年,在辽阳,在盛京,开拓诗坛文化新风;弘扬佛法,圣迹卓著。实为辽阳、沈阳及整个辽东的历史名人。在其圆寂后的100多年的乾隆年间,又遭第二次劫难。其塔及碑铭被捣毁,遗著《千山诗集》、《千山语录》遭焚。从此,千山剩人禅师的事迹和著作,便湮没无闻了。正如70多年前辽阳先贤静庵老所言:“此事……吾乡故老无有能道之者。”
时逢盛世,辽阳乡土文化研究会编写《辽阳历史人物》丛书,理应趁此良机,将千山剩人禅师的事迹昭然于世。遂多方采撷,几经考证,撰就此文,以呈家乡人民,亦不使先贤失望矣!
(附录)
《千华山志》再证“曹雪芹祖籍辽阳”
2005-1-7 5:06:11
〈辽宁日报〉记者王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