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背后的“护宝人”:守护传承文化之魂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栾成显研究员在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作了题为“谱牒:记录中华历史文化的又一宝藏”的演讲。
第二次世界大战引起了许多争论和困惑,甚至在战后50多年,这些争论仍在继续。纳粹黄金便是其中之一。它的涉及面极广,大致上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存于梵蒂冈、瑞士、南美的银行,甚至英格兰银行和美国联邦储备局;第二部分在战争期间被藏匿,用于纳粹的战后复兴;第三部分被逃脱制裁的纳粹高级将领据为己有;第四部分则被战胜国占有。目前对这些财富的数目存在很大分歧,并引起了很多争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财富的价值直至今天依然难以准确估算。此外,还有很多纳粹财富可能已被用于其战后复兴。
由辽宁省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打造的经典巨制《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文物展》将于6月26日——8月31日在辽宁省博物馆与沈阳市民见面。作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典藏文物巡展的第八站,此次展览既是辽博献给建国六十周年的贺礼,也是辽博建馆60华诞最好的生日礼物。这批国宝已运抵辽博。
凤凰资讯 2007年10月19日 08:06:
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肤施(今陕西定边东)人。出身贫苦家庭。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入蜀,在成都称帝登基,建立大西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