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讲究多:王公才有“府” 宰相最多称“邸”
冯骥才委员:国家要有文化眼光和战略
。谈及城镇化对中国文化的根,对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侵蚀,他直言“是一种断子绝孙式的破坏”。冯骥才特别提出,在一个非正常的转型时期,不能完全让民间文化正常消亡。
古籍因其不可再生性不能受到任何破坏,而业内将古籍流散毁灭事件称为“书厄”。近年来,尽管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古籍保护力度,但不少古籍现状仍然堪忧。
拆除7年之久的市政府大楼,其旧址却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而依据只是“有遗迹”“有意义”。这样的逻辑实在难以讲通,若大楼确有保护价值,则不应该拆掉;若没有保护价值,又何必郑重其事地去膜拜一处已经荡然无存的“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