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掌故”是文职官名 负责掌管国家“旧事”
古代公务员的退休制度:明朝将退休年龄提前了十多年
19世纪末,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先生等辛亥革命元老将“西学”引入中国,创办新式学校后,遂开始在《学生操行规范》里明确将教师称谓定义为“老师”,但绝大部分学生约定俗成将“先生”改称为“老师”,则是从民国时期开始的,并一直沿用至今。
其实,在“老师”之外,古代对教师的称呼还有很多,而且有些已经相当陌生——
师长:含有视老师为尊长之义,是古时候对教师的尊称之一。《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王府镇的一座寺庙里,画像石、画像砖、石雕、木雕、彩绘比比皆是,光画像石多达102方,堪称全国之最,而且其中还有25条石雕龙
中国古代属威权社会,统治者不希望臣民有强烈的权利意识而去打官司。因为打官司本身,就算是“民风刁顽”,也是对专制的威胁。孔子的名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易经》里那句“讼则终凶”,这两句话随着历史的发酵,无限膨胀为官府的“伟大理想”——从“息讼”变为“压讼”。
程晶晶是江汉大学艺术系一年级新生。刚上大学的她就获得台湾一家企业基金会颁给她的1.4万元奖学金。加上她读高中时陆续获得的一万余元奖学金,她已经累计获得2万多元奖学金。她获得奖学金的原因是在高中课余时间坚持阅读了十多卷古代经典著作
大河网 2007年11月20日 14:57 文 :
历史的细节远比今天的电视剧精彩。《中国式官场——回望千年潜在规则》一书,通过史料碎片缀织拼接的方式,复原了古代官场的些许风貌和具体细节,读来饶有趣味且意味深长。
【鸡鸣即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