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旧”和“仿古”的大戏正在中国城市加速上演。一边,部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岌岌可危,历史文化街区频频告急;一边,55亿再造凤凰,千亿重塑汴京,仿制古城遍地开花。这一切正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独特风景。
核心提示
在我们的城市里,顽强地生存着许多充满历史韵味的老建筑。与单个的文物或艺术品不同,老建筑具有特殊的时空感,跟周边的环境有着密切关联。
城市化进程加快,诸多老建筑已难长居久安。是“拆”还是“保”?许多地方采取折中办法,拆毁老建筑异地重建。这样做是否可取?究竟如何“保”才有现实可行性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亟待寻求答案。
本报就老建筑保护问题所做的系列报道,已在社会上产生较广泛的影响。日前,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再度召集有关专家学者,就本报曾报道的一些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老建筑保护问诊把脉,建言献策。
核心提示
在我们的城市里,顽强地生存着许多充满历史韵味的老建筑。与单个的文物或艺术品不同,老建筑具有特殊的时空感,跟周边的环境有着密切关联。
城市化进程加快,诸多老建筑已难长居久安。是“拆”还是“保”?许多地方采取折中办法,拆毁老建筑异地重建。这样做是否可取?究竟如何“保”才有现实可行性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亟待寻求答案。
本报就老建筑保护问题所做的系列报道,已在社会上产生较广泛的影响。日前,辽宁省行政管理学会再度召集有关专家学者,就本报曾报道的一些情况,为进一步推动老建筑保护问诊把脉,建言献策。